other

其他

【悟空视点】西贝舆论事件之企业经营思考:如何用标准化手段去赚非标的钱

发布时间:2025-09-15

西贝事件有点火,舆论闹得有些大,看样子对餐饮界又是一场大的阵痛。作为一位从业多年的食品安全合规性探索者,我有必要说几句。

640.webp (7).jpg

关于事件经过的五点自我分析



01

贾老板那么义愤填膺、老百姓如此群情激昂、罗老师一派谈笑风生,其实是“预制菜”这个定义偏差、认知偏差带来的一场非理性争论。三方不在同一个频道上讲道理,谁会一败涂地可想而知。

02

当年的“添加剂”、如今的“预制菜”,都是食品行业现代化工业发展的结果。也是借由这些工艺,大家才吃到了如此千姿百态、色香味全的食物,这一点的历史进步性无需质疑。

但是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加上舆论的推动往往使得这些食品工业化成果变成了风口浪尖,老百姓天然的对食品相关议题十分关注,这也是罗老师能一针见血引爆热度的妙招了。

03

这件事大家没有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标准化”。看到一个个小视频现场采访西贝的后厨,如何控诉他们多么不人道,把明摆的冷冻原料加工卖给顾客,我反而是感到欣慰——如果视频呈现真的是日常的话,那是一个多么干净卫生、高度标准化流程与质控的餐厅厨房!再加上统一配送的中央厨房做处理前置,应该是一个现代集中分布式连锁厨房的典范。

反观,非标有烟火味的街头苍蝇小馆就很干净卫生吗?原料就经得起推敲吗?所以我觉得这次强调安全卫生问题的讨论是有点偏了,应该是餐饮标准化的适用性问题。

04

当然贾老板这次应对的有些连出昏招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他忘记了不在一个认知世界里讲自己道理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特别是容易激怒对立面。

诚然国家标准如何定义我们专业人士很清楚,但朴素的老百姓哪管那么多呢。贾老板自己认为的优点,却是别人认为的缺点,是其自我放大、一意孤行、自取其辱的完美示范。

类似以前添加剂问题,食品分类问题。当专家喋喋不休的讲述麻辣条属于调味面制品不能加某种添加剂,但属于挤压式糕点就可以加的时候,老百姓听不懂,就是一句灵魂拷问:“到底能吃不能吃”?

05

最终大家意见水落石出之际,也彼此共同承认了两个事实,就是西贝无法逃避的失误:一、价位高,用标准化生产大量下降的成本仍然卖出非标准化的价格;二、不但卖了也没有告知消费者。这两个事实造就了广大关注者的没法有同理心,网络舆情还是很难向西贝逆转。

就此,引发了我今天谈到的正题,就是企业经营之道的借鉴与思考。

1

标准化是国家高质量发展方针的基石和根本,有了标准化才可以规模性提高各种产业元素推进社会的进步。除过显而易见的工业之外,农业标准化、医疗标准化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多年前我在类似连锁餐饮机构的厨房参观,就对他们原料制备、派单分配和厨师操作的标准化流程叹为观止。快速,高效,忙而不乱,每位员工无缝链接,客户体验感自然很好,成本也大幅度降低,这个必定造就了规模化餐饮的竞争优势。

2

成本下来了,那价位呢,却还是非标准化时代给客户的价格,净利润自然大幅度上升了。

这就是今天讨论的重点【用标准化的手段去赚非标的钱】,其实这个商业逻辑是正确的,也是众多企业家梦寐以求追求的一种经营模式。

我们检测行业有一家明星企业,创立之初就是做专业领域的非标检测,很辛苦,虽然收费很高但很难盈利。经过不断发展,规模效应起来后,把大量的非标操作衍生成局部的标准化操作,随之成本下降,还可以根据时间差延续一段非标的价格,再逐步下降。这个期间就必然获得了较大价格差,从而机构快速的发展十几倍以上,目前成为行业头部之一。这个案例我们只能去钦佩,还能说什么呢?

3

所以下一个问题,标准化去赚非标的钱,当然很好。凭啥客户要给你买单呢?这就是企业经营的另外一个要素,品牌和信任度了。

“知道你贵,我愿意,我放心”这就是品牌效应,高出来的溢价也是价值,要不贾老板能委屈的喊出我们不贵的话语,其中耗费的心血,付出的用心,维持的成本是很难看到的。

我做企业,也很伤心客户拿一些低价的产品和我们比,能一样吗?愤慨归愤慨,但是要很好的表达出来。苹果手机,茅台酒,没人去考虑实际成本多少钱,我为啥要多花那么多钱去买它,然后投诉。

这就是心理已经把这个品牌的价格认可了。这个又是值得我们检测领域的同仁们去思考借鉴的。

4

除过品牌之外,就是企业经营产品的附加价值

西贝这次表达出来的另外一个优势是干净卫生,管理规范,这个是从视频和现场都能看到的,这个也是很多消费者选择他们,甚至亲子餐绑定的原因。但是恰恰这次网络舆论把这个信任崩塌了,就是老百姓感知的安全和他们所表达的安全有了割裂和断层。这就属于客户教育问题——平时如何耳濡目染的逐步表达比突然一个认知反差更容易被客户接受。

这个真的是我们企业经营经常碰到的问题,做的很好,表达不够,认知碰撞不够,一旦一个小环节出事,就到了一发不可收拾、全盘否定的地步。

5

告知原则与客户分级。

这次西贝被诟病的主要问题还有一点,明明有预制环节(不管国家标准如何认定),但为啥不给消费者告知呢?

这个问题貌似很合理,但也有些牵强。就是如何告知与不同客户的告知程度的策略问题。

有些人并没在乎这个因素,兴致勃勃的带着重要客户来这个自认为高档卫生的餐馆交流,服务员先温和的告知你,我们这个餐馆30%直接炒制,50%半预制,20%是全预制,您选择哪个?是否觉得有些扫兴呢!

有些类似的买了很高档烟酒或者礼品,上面标有“本产品实际成本只有某某元”,您还拿的出手吗?

所以告知很重要,但是一定要在客户分级的情况下去进行,这个也是我们企业经营之中经常碰到的痛点之一。一个是要表达,另一个是会表达,在不同客户的应对策略上略有不同。

   结 语











“西贝”舆论事件带来了很多企业经营之思考,特别是对我服务的检测领域很有代表性。

检测的价值就是传递信任;

检测劳动力密集却不能集约化生产;

检测的内卷严重,价格竞争激烈;

检测的附加服务就是为产业赋能;

检测的品牌效应识别度不够。

所以如何建立标准化体系,利用专业优势和规模效应去赚非标或者接近非标的钱,是我们检测机构能够突破的一个有效路径。

另外加强检测之外赋能产业的附加服务,加持公信力与规范守法的标签内涵,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信任度与品牌效应。

对客户分级,用最小的代价去表达自己更强大的基因和力量,这些就是对我们企业经营之道的几个思考。

最后说一句,这个风口浪尖,广大食品检测机构是否可以抓住机会,构思一些有效于大众诉求的检测产品与评价,来一次顺势而为的商业突破呢?



作者简介

唐 欣

640.webp (8).jpg

西安悟空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检测领域变革与创新运营探索者。

运营国家级检测中心 15年,投身检测数字化 10 年,助力超 500 家实验室提质增效,打造受 5 万 + 行业精英信赖的自媒体平台。

秉持 “上半生做检测,下半生为检测行业服务” 的信念,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推动检测行业创新繁荣发展。

联系我们

029-88897888 13468763003

西安悟空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Xi'an Wukong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悟空检测
手机官网

悟空检测
微信公众号